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提出“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指明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方向。今天,在第22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回首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之路,我们发现,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旅途上,测绘地理信息正以时空为轴、以数据为墨,描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数字化浪潮和绿色发展交织融合,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为数字中国构建统一的时空基底,为公共治理提供丰富的数据要素,密织空天地一体的“监测天网”,用精准感知守护绿水青山,用智慧决策推动绿色转型。赋能数字生态文明,打开生态治理的“三维视角”。数据是生态治理的“晴雨表”。眼下,测绘地理信息正从二维地图迈向实景三维,一步步将美丽中国的现实图景精准映射到数字世界。在实景三维中国打造的统一时空基底上,时空大数据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自然资源全要素不仅直观可视还可精准量算,让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二维走向三维;三维空间多场景可视化模拟与分析,让我们的国土空间规划更加科学精准,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更加智能协同。可以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经验治理”迈向“数字治理”。赋能数字生态文明,为生态安全筑起“数字屏障”。随着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在数千公里之外便能捕捉东北豹在茂密丛林中梭巡的画面。不仅如此,在陕西,依托测绘技术建成的生态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和视频综合监管系统,守护着秦岭苍翠与黄河安澜;在海南,依托“透明海洋”数据底座开展的海洋生态监测,守护着海洋的健康与安全;在广西,森林资源智能管理平台提升林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既为生态保护装上了“千里眼”,又为科学治理装上了“智慧脑”,推动生态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赋能数字生态文明,拓宽绿色发展的“想象空间”。数智化不仅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测绘地理信息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为数字经济、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新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在实景三维、数字孪生、三维激光扫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下,山川地貌被细致刻画于游戏之中,古老的文物遗产在数字世界中重焕新生,矿山无人化开采和矿卡无人驾驶成为现实,科技与文旅碰撞出绚丽火花;得益于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动态更新、快速审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阔步前行……测绘地理信息,穿越山河,跨越时空,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站在数字文明与生态文明交汇的历史节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正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化、可操作的数字实践。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国务院刚刚发布的《虎扑体育,虎扑足球: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再次对“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作出部署,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转型升级指明方向。我们相信,随着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时代,必将加速到来。(《中国自然资源报》 评论员文章)